貨車拉著一套“大家伙”緩緩駛進工地現場,華南公司質子腫瘤治療中心項目執行經理鄭松皺了皺眉頭,“這臺質子加速器將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可不可以用BIM畫出質子設備射線覆蓋的位置?”“只要有毫米級的誤差,整個輻射范圍面目全非……”在碰頭會上,項目班子成員為一個占地百余平方米的質子加速器吵得面紅耳赤。 幾番你來我往的激烈爭論下,項目部艱難地放棄了這條看似已經走通的路。 怎么用“看得見”的建筑材料保證質子加速器“看不見”的射線既在室內全覆蓋,也要外部不泄露,成了項目破土以來遭遇的第一個嚴苛挑戰。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鄭松打破了沉默?!爸褐?,百戰不殆,不了解它,怎么能搞定呢?” 于是,一幅“不務正業”的場景拉開序幕:每天清晨,項目執行經理帶著全體管理人員來到醫院大門口“排隊上課”,與醫生們全面了解質子加速器。經過連續七天的學習,項目部擬定了“施工六計”,向這個“輻射籠罩”下的強勁之敵發起進攻。 項目團隊率先采取“零沉降”與“微振動”之計,通過設備供應商獲得容許振動值,與現場測試模擬的數據結合,從震源、傳播途徑方面采取措施減少振動。 然而實地測量時大家卻發現,數據分析與現實情況差異很大,無法進行施工。再次對接院方,將之前的設計全部推翻重做,一切都需要重頭再來。 就這樣,設計團隊和醫院、供應商并肩鏖戰48小時,最終設計了一套為質子醫院“量身打造”的“定制外衣”——精確到毫米的“全空間無死角”地毯式位置校驗,扎實地解決了振動頻率波動大的第一難題。 設計已經確定,復雜的山嶺型地質環境成為了沖鋒路上的“攔路虎”。 為此,項目地下室勘探工人采取“零沉降”之計,利用超前鉆來“偵察”不良地質條件與溶洞情況,并策劃樁基及加強承臺剛度的變更。這一操作加強了結構沉降監測頻率,摸清了地質的真實情況,保證了施工全景的無死角呈現。 與此同時,采用BIM模型優化預埋管線、對預埋件布置和預埋件選型進行整體素描的“精預埋”之計,將地質環境難題總覽于面,精細到點,用科技創新保證了施工的暢通無阻。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前面已然打了兩個漂亮的勝仗,所有的壓力與動力都集中到了最后的“沖鋒”上。 
7月10日早上6點,天邊剛泛起魚肚白,地下室混凝土澆筑作業開始了。項目部采取“防輻射”之計,將混凝土的配比“老配方”升級,用冷卻水流動減少由于水化熱而導致的裂縫,并利用水的重力加快流通,避免了冷卻水“頂?!爆F象。 同時,考慮到后期注漿時的充盈,施工人員在出水口設置排氣閥,冷卻水管網安裝完成后就進行試水。 在緊張的準備中,澆筑開始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方,兩方...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皾仓晒?!”隨著第244車混凝土澆筑完成,項目現場爆發了鼓點般的掌聲與幸福的嘶吼! “大家辛苦了!我們盡快打掃戰場!做好后續工作!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在鄭松的指令下,項目部采取施工作業最后一計“恒環境”,全面準備好備用發電設備,用“十萬伏特”保證“寶貝疙瘩”持續運行穩定,在此期間的空調系統、通風系統、照明、環境監測和周邊施工震動全面配合,完美打掃戰場。 狹路相逢勇者勝。攻堅精神引領下的二局人用自己的雙手證明了,長著黑黝黝臉龐的“工程匠人”,也是最美麗的“白衣天使”。(劉渤 周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