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圍海造陸形成的海岸線上穩穩當當建造起196米高的住宅樓,吊裝焊接是個大問題??!”經測算,這棟樓需要的型鋼總重達1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定海神針”。橫亙在二公司青島維多利亞灣項目總工程師賀亮面前的,是一道需要“通天本領”才能解決的巨大難題。 而鋼板剪力墻是維系超高層建筑穩穩扎根的命脈。如果不能解決吊裝和焊接的問題,工程就無法進行,賀亮連續多日一直愁眉不展。 
2#樓51層,建筑高度154米,3#樓65層,建筑高度196米,型鋼串聯樓層較多,且最厚處鋼板為70毫米,合計后需要的型鋼重量達1000多噸,吊運安裝難度極高。若采用汽車吊,至少需要100噸汽車吊才能拿下。但若如此,施工成本將大大提高。 “必須得繼續優化鋼板設計,壓減吊裝重量!”賀亮當機立斷,帶領攻堅小組,埋頭進行鋼板設計優化工作。 剛分解任務,這群年輕人就遇到了難題。一根L型邊柱型鋼的重量就可達10.6噸,受限于層高,實在是無法在壓減重量了,可不降又不行,怎么辦? 賀亮明白,這個時候需要他拼盡全力了。 一只只鉛筆在他的手下消磨殆盡,一個個方案提出又被推翻。在無數個深夜的激情討論研究中,賀亮帶領團隊成功將L型型鋼拆分為2塊I型型鋼,并獨立設置翼緣徹底斷開連接點,拆分重量降低至5.4噸,小于塔吊起吊重量。 就這樣,1000多噸型鋼便被分解為2#樓11節、3#樓17節,型鋼超重問題被完美化解。 重量超限這個難題解決了,但面對常年強烈海風和臺風季的威脅,如何進行吊裝焊接工作呢? 維灣項目地處膠州灣與黃海交接的鵝頸處,強烈的海風會讓超高層建筑產生巨大的擺動幅度,導致型鋼傾斜,安裝難度極大。為了增加型鋼與混凝土間的握裹力,設計院在型鋼表面設計了大量高度一致的鋼珠栓釘,數量達到了驚人的82000個,且每個栓釘與型鋼表面都需采用“全熔透二氧化碳保護焊”全數進行焊接。 又是幾個難忘的深夜鏖戰。經過反復論證、交叉實驗,團隊最終確定采用拉纜風繩對鋼結構構件進行大面吊裝定位和角度確定,側面采用臨時固定耳板穿孔并緊固螺栓。 “必須保證型鋼垂直度,它是超高層結構受力的重中之重?!辟R亮用必勝的信心說道,“用千斤頂進行細部校核微調,最后再從型鋼四個方向采用全站儀進行垂直度校核,要完全確保型鋼垂直度分毫不差?!?nbsp; 如此巨大的焊接量,還得保證焊縫飽滿,焊接層數最大8層且總偏差不得超過2毫米,怎么辦? 于是,“兩提一?!贝胧┮矐\而生——提前生產、提前加工,以最少的時間提高焊接數量。焊接完成后,還需對焊縫進行100%超聲波無損探傷,并出具試驗報告,全部焊縫無一出現質量缺陷。 如今,維多利亞灣的“雙星”閃耀在膠州灣畔,不斷“建證”項目以現場循環市場的光輝歷程。項目以敢于拼搏的攻堅精神,不斷克服海岸線施工的種種難題,以一個又一個優質履約贏得了業主信賴與市場認可。(楊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