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注意,石鼓站2號風亭爆破清場,請全體人員遠離爆破區域!”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爆破處一朵“蘑菇云”升空,被炸開的最大塊碎石將近2噸重,爆破深度近40多米。 “遇山挖山,遇路開路,這地質,我們哪里是在修地鐵?”華南公司深圳地鐵13號線項目團隊用實際行動攻堅著號稱深圳有史以來最難的地鐵線路——深圳地鐵13號線。那一段“挖山”的過程,成了項目部攻克的第一道難關。 “程工,你快來看一下,這個地方鉆不動??!”剛剛忙了三個小時席地而坐的工程部程楊又飛奔了過去。原來,13號線石鼓站是一座高100多米的小山,周圍為微風化花崗巖,強度約140兆帕。這是什么概念?接近于世界上最堅硬的金剛石硬度的合金鋼。對技術人員來說,這好比在一塊鋼板上“刺繡”。 “根據以往房建的經驗,這個鉆頭支撐力肯定不行,試試牙輪鉆?!背虠羁粗矍暗膱鼍鞍欀碱^說道。就這樣,一連幾天,試驗了一次又一次,用壞了一個又一個鉆頭,反復試驗后,項目部終于排列出了“最佳組合”:將旋挖低效的三一285旋挖鉆機替換成高扭矩、高功效的三一360大鉆機和價值百萬元的進口設備寶峨BG40旋挖鉆機,再用牙輪鉆替換傳統鉆頭,提高旋挖效率,最后對單根成孔平均深度為10米左右的圍護樁和單根深度平均為37米左右的格構柱樁,分別采用不同規格的打樁機。 就這樣,一根根樁順利嵌入巖石之中。剛解決完鉆頭問題,緊接著另一個“疑難雜癥”泥漿撲面而來。 石鼓站屬于微風化花崗巖,由于地質問題,旋挖過程中會與巖石產生粉末,粉末和水自然混合后成為鹽粉漿,對成樁質量和清孔產生了很大制約。 “現場全部停下,叫技術部和質保部全部到現場來!”為保證成樁質量,時任項目經理楊樹明立刻讓現場停鉆?!暗刭|原因無法改變,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開干?!睏顦涿靼才努F場率先做一根實驗樁,選擇15組水泥漿漿液不同的配比進行調試,采用特制的清孔漿液,停樁進行試樁。 3天的不斷嘗試,項目終于選定了一組清孔效果滿足設計要求的漿液,所有人這才舒了一口氣。在微風化花崗巖巖層中進行旋挖鉆施工,加上巖面復雜的惡劣地質條件,這在地鐵施工中是非常罕見的,此次突破也為華南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樁順利打入了地下,來不及歡呼,又投入到“新的戰役”中?!笆恼颈品搅坷塾嬤_40萬方,這種方式肯定不行!”項目書記馬穎博在攻堅討論會上說道。 原來,項目部面臨的施工區域地下基坑深度36.5米,位于兩棟超高層高檔住宅區之間,基坑開挖邊線距離地下室最近距離僅8米,基坑內巖面埋深約3米。而地鐵集團明確要求距離周邊建筑物20米范圍內采用數碼雷管微差控制爆破。 采用普通的爆破,會對周邊建筑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非常危險。項目部邀請爆破專家、地鐵集團、設計單位等先后召開了19次專題研討會、3次專家論證會,對爆破施工專項方案、施工工法、爆破方案進行反復研究論證,決定在距離周邊建筑物20米范圍外的幾處區域進行試爆,然而多次檢測結果振速仍然超過1.0厘米每秒。 “20米不行就22米,22米不行就25米,依此類推,必須確保安全!”馬穎博看著現場試驗結果說到。終于在調整為30米范圍內采用“數碼雷管微差控制爆破”方案,實現振速1.0厘米每秒以內,既保證了施工安全,又為項目創造了效益。 “爆破時,采用數碼電子雷管可以無限分段,將振速降到最小,即對周圍建筑物及管線的影響降到了最小?!表椖坎靠偣埿裾f。深圳地鐵13號線七工區石鼓站將原設計爆破方式改為數碼雷管微差控制爆破,在縮短工期的同時,控制爆破工程量減少約10.35萬方,作為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僅七工區列出近14項科技創效目標清單及優化方案。 
面對多方質疑,項目部拿出“用我必勝”的執行力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跟一個個難關斗智斗勇,制服了“調皮”的地質,順利完成了“超越三號”、“超越四號”兩臺盾構機下井,深圳大地上也迎來新的基建傳奇。(楊靜、周柏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