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車到位,泵車對接完成,是否開始澆灌?”“可以開始!” 蒼茫夜色下,在中建二局雄東片區A單元安置房項目二標段的施工現場,55臺塔吊昂首佇立,指示燈如繁星閃爍,隨著4#基坑3號樓的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灌完成,該標段順利沖出正負零。作為項目總工的楊雪剛和中建二局300余名管理人員、4500多名工友一樣難掩興奮。一百多個日夜里,他們戰勝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攔路虎”,見證了項目從一片荒蕪到拔節成長。 雄東安置房項目位于雄縣望駕臺村曾經的防汛河堤之下,土質松軟,地勢低洼。項目開工初期正值八月雨季,陰雨不斷,本就荒涼的施工現場很快變成了一片“沼澤地”,項目人員腳踩在地上就能形成一片小水窩,難以自拔;大型機械一旦進場就是“深陷其中”,進退兩難。 這樣的環境怎么進行施工生產,怎么保證本就需要爭分奪秒才能完成的工期?這成為拋在項目團隊面前的第一大難題。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項目班子連夜討論,終于想出了“戰泥之策”?!败囘M不去,我們就用腳把道路踏平?!表椖繄绦薪浝硗趵杳鲙ьI著幾十名現場管理人員,穿雨衣,踏雨鞋,一步一個腳印地踩進現場,打路基,搬鋼板,當起了筑路工。 陰綿的雨季,王黎明雙腿痛風,小腿腫的跟大腿一般粗細,卻依然頂在風雨中指揮。機械看不到,他就高高站在汽車機箱蓋上打手勢,工友聽不到,他就拿著喇叭聲嘶力竭的呼喊。同事勸他休息一下,他笑笑說,“大家都在干,我怎么能掉鏈子?!?br/> 經過項目團隊十幾個日夜不休的努力,一條泥上鋼板路被迅速打通,機械能進場了,現場終于有了大干快干的熱鬧場面?!拔覀儾慌吕щy,因為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戰勝困難?!?br/> 充足的勞動力是順利完成施工任務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地處偏遠、疫情嚴峻,又趕上秋收農忙,勞動力一度出現緊缺。針對這一難題,項目班子迅速聯動當地農業管理部門,邀請農業專家為農民工兄弟講解秋收技巧,提供“保障秋收”的合理建議,幫助工友們高質高效的完成秋收。同時,項目部還發動全體管理人員下沉班組,直接到現場對接每一位勞務隊長,了解每一位工友情況,確保勞動力的穩定,保障了工程節點進度。 作為當下任務最緊急、群眾期望最迫切的重大民生工程這一,雄東安置房項目的施工進度牽動著安置區每一個百姓的心弦。項目堤壩路旁,每天都有安置區群眾詢問施工情況,關注項目進程。 “項目早一天建設完成,拆遷居民就能早一天結束在外漂泊的日子!”為了不辱使命,按期完美履約,項目部制定了精準到個人的24小時工作計劃表,項目全員輪班作業,“晚睡早起”已經成為他們的常態。 為了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縮短工期,項目總工楊雪剛帶領技術團隊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方案,持續優化施工工藝。 困了就在椅子上打個盹,餓了就吃兩口泡面充饑……在這樣的常態下,經過頭腦風暴和試驗,項目部決定采用免抹灰技術,大大簡化了找平層施工工序,減少了勞動量,縮短了工期,同時縮減了抹灰工藝的濕作業流程。此舉一招破解難題,文明施工全方位契合雄安新區建設要求,現場面貌更加整潔。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百日鏖戰,11月6日,雄東片區A單元安置房項目二標段順利沖出正負零,比原計劃工期提前了4天時間,為項目整體如期履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榮獲了雄安集團頒發的雄安新區“十月突破一線行”流動紅旗。雄安項目團隊“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攻堅勁頭,不僅為雄安地區拆遷群眾入住新家搶占了先機,更讓中國建筑這一品牌成為助力雄安新區建設、助推千年大計發展篇章里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文博、周瑩)
|